首页

国产免费恋脚

时间:2025-05-24 20:32:42 作者:澳大利亚华商叶蓓玲:自贸十年见证者,中澳合作架桥人 浏览量:99972

  中新网9月28日电(记者甘甜 孟湘君)重温“李约瑟之问”,中国给出了怎样的答案?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,西方如何才能真正读懂中国?9月27日下午,由中新社主办、中新网承办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“东西问·中外对话”分论坛在山东曲阜举办。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和国际儒联副会长、德国汉学家协会主席、德国图宾根大学资深教授施寒微(Helwig Schmidt-Glintzer)与会,并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探讨。

资料图: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。

  论坛期间,谈及英国学者李约瑟发出的“李约瑟之问”——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,施寒微指出,“李约瑟之问”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。

  施寒微在发言中说,“产生于欧洲的现代性已经改变了世界。这种现代性究竟是好是坏,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讨论。”他同时指出,“我们也看到,中国已经迅速迎头赶上。现在的关键是,西方或者欧洲和中国已经到了一个互相学习的阶段,我们不应再讨论究竟谁是赢家,谁是输家,而是去想象一种有诸多赢家的未来。”

  王博对此表示,文明的多样性意味着不同的发展道路,世界上很多文明都是在互相学习。他认为,重要的是,当意识到科学技术本身的重要性时,应当去思考如何给科技的发展和创新,提供一方好的土壤。此外,科技和人文都会共同提供价值和现实,忽略任何一方面,都可能给世界带来一种不平衡。

资料图:国际儒联副会长、德国汉学家协会主席、德国图宾根大学资深教授施寒微。

  那么,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,西方如何真正读懂中国和中华文明?对于欧洲学者所提出的观点——中国并非一个像西方语境下那样的“民族国家”,中国的主要特征来自于中华文明的历史,而西方一直试图用西方的方式来理解中国,这样的情况,又如何解决?

  施寒微在论坛上表示,当下的欧洲由许多“民族”组成,但缺乏真正的凝聚力。他认为,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来重新组织文明的形态,中国的实践就是一种很好的注解。

  王博也认为,对中国来说,现代国家的构建跟中华民族的构建是一体的。但是,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国家,所以,应当找到一种新的方式。他强调,读懂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并非易事,关键是要确立起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态度。(完)

【编辑:何路曼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雅典国家天文台专家西奥多·贾纳罗斯(Theodore Giannaros)表示,在该国1月至5月发生的野火中,有一些火灾与在夏季发生的火灾具有相似特征。他表示,皮埃里亚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发生野火令人震惊,因为那里理应被积雪覆盖。

【央视快评】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

此外,我的哲学老师汉斯·海因茨·霍尔茨(Hans Heinz Holtz)对我有很大影响,让我更加关注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。通过他的引导,我开始深入探索中国的思想传统,并与中国文化结缘。

贵州“村超”迎来香港明星足球队

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优化政务服务、推动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决策部署,在加快推进2024年度第一批13个重点事项落地见效的基础上,统筹推进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实施,持续推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。坚持试点先行、以点带面,鼓励有工作基础的地区先行开展集中攻关和创新示范,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方案和典型经验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强化条块联动,加强业务指导和数据共享支撑,推动涉及本行业本领域“一件事”标准统一、业务协同,及时解决各地区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,压茬推进落实,确保取得实效。

驻穗建筑央企花式庆祝“三八”节 致敬建筑“她力量”

近年来,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着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、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新前沿。在对外开放大棋盘落子布局,在区域发展中实现南北互动,东北振兴跑出开放合作“加速度”。

驻华使节:我们和海南有很大合作空间

网约车、无接触配送、智慧停车、道路客运定制服务……近年来,智慧行车场景在深刻改变交通物流和出行服务面貌的同时,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